有的eVTOL整机针对电机在持续不断的自主研发,有的eVTOL整机针对电机在持续不断的寻找最好的配套,有的eVTOL整机可能还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那么,未来到底是怎样的,或许我们通过观察几家eVTOL整机配套的情况,就会拥有自己的答案。
这个时代,我们到底需要塑造什么样的内核竞争力。
首发,eVTOL基础知识-航电和飞控。
起初的Archer是通过配套的方式来推进项目工程进展,例如电机用的magicall,电池组用的EP systems,后来还是回归到了电推进自主研发的道路上。
Joby自然就不用说了,一直都是自主研发的扛把子代表,从小功率电推进到大功率电推,Joby都拥有丰富的工程经验。
Volocopter作为eVTOL的先驱,自然也得靠自研来驱动,今天,赛峰也正在帮助Volocopter进行下一代eVTOL飞机动力系统设计。同时,Volocopter已经和赛峰达成了合作计划,将从电推进系统(EPS)、电池组到配电系统开展更广泛的工程合作。
关于Vertical aerosapce,很早的时候就宣布,罗罗将为Vertical设计整个电推进系统的系统架构,包括罗罗100kW级升力电推进装置、配电和支持运营的监控系统。但是,根据Vertical首次系留试飞的相关信息,是一家英国公司Equipmake提供了电机配套,未来,当然肯定是要变回去。
除了eVTOL,eCTOL项目在电推进配套选择上也存在各种差异,例如氢动力的头部企业Universal Hydrogen和Zeroavia,一个更偏自主研发,另一个更偏配套整合。
相信每个团队在看待产业链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深入观点,以下简单几句仅是个人粗鄙的看法。今天我们在看待航空动力变革的时候,很容易联想参考新能源汽车变革的现状和局部结果。配套还是自研,本质是要看最终电推进系统适航取证的成本代价,代价如果不大,那么无论未来市场空间大还是小,自研都是没问题的。代价如果很大,那么无论市场空间有多大,配套合作无疑在短期内都是一个主流的选择。在上个世纪,燃油动力变革的时代,动力系统搞得好的汽车公司寿命都是很长的,而航空则不同。在今天,动力电气化变革的时代,建议短期内不要参考新能源动力汽车的商业内核,而是参考燃油动力汽车的商业内核,我相信只要电推进搞得还不错的公司,其产品在市场上最终都会占有一席之地。
让我们重回制造业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