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飞行汽车、飞行摩托车,其实都是一种东西。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一般来说,低空飞行器是由对称的十字形刚体结构构成。通过控制每个旋翼的电机的转动状态,提供不同的升力以实现各种姿态。
每个电机又与电机驱动部件、中央控制单元相连接,通过中央控制单元提供的控制信号来调节转速大小。
IMU惯性测量单元则为中央控制单元提供姿态解算的数据,机身上的检测模块为无人机提供了解自身位姿情况最直接的数据。
而又因为eVTOL行驶环境处于低空,是真正的三维立体空间,其复杂程度远高于地面的二维环境或高空。
所以eVTOL对复杂环境感知,以及自主规划路线方面,提出很高的要求。
飞控算法中,包含传感器数据融合、导航系统、动力系统、测控链路系统、电气系统以及机身控制等等。
是不是很熟悉?
本质和无人车的自动驾驶算法一样。
这也是为何基本所有做飞行汽车的团队,都是出自自动驾驶领域。
kittyhawk创办之时的2010年,谷歌无人车正是前景光明的高速发展期。
最重要的进展,是特龙把早年DARPA挑战赛的经验运用在无人车上。
除了给AI输入数据训练之外,特龙开始尝试让AI除了执行规则,自己尝试做出判断决策。
这是如今自动驾驶、飞控算法的数据驱动模式最早的尝试。
另外,他还使用了激光雷达与摄像头的组合配置,开启了最早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之路。
这些技术如今我们已经不再陌生,无论是自动驾驶,还是无人机领域,都不可或缺。
然而,能做出无人车,就一定能做出飞行汽车吗?
最大的障碍可能不是技术,而是政策和成本。
自动驾驶汽车也很贵,但基础毕竟是车,全世界有成熟丰富的供应链,商业化前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但飞行汽车,供应链既不是传统航空工业,也不是汽车工业,需要从无到有建立一个新的产业。
成本之高,可想而知。
前两天我们介绍了来自日本的飞行摩托,只能坐一个人,售价折合人民币540万元。
另外,由于各国对飞行汽车这个新物种的认识界定还不成熟,相关准入法规、适航证发放都是极不确定的状态。
所以,飞行汽车赛道,如今连落地条件都还不明朗,更远没到谈成本控制的阶段。
Kittyhawk的倒掉,还很可能有其他的原因。
谷歌的“不作恶”,是拉里·佩奇提出的,经年累月强调。
而他下注投资的Kittyhawk,却很“拧巴”。
愿景是和平的,要做空中出租车,但唯一有收入有进展的业务却是军方项目。
主要管理团队中,除了CEO特龙本人的军方背景不明显,其他的技术副总裁、工程负责人等等,都是出自波音、雷神,还有参与过F35项目的工程师。
Kittyhawk官网甚至还挂出了一句和科技公司格格不入的slogan: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飞行汽车商业化、平民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短期内愿意买单的,可能只有政府或军队。
One more thing
Kittyhawk不是没尝试过民用飞行汽车。
2018年推出Cora,甚至获得FAA的初步认证。
不是自动驾驶,而是遥控飞行。更像传统小型固定翼飞机,只不过旋翼可翻转,能在狭小环境中垂直起降。
但2019年,这个唯一有变现希望的项目变成了波音和Kittyhawk的合作,并成立合资公司Wisk。
联想到Kittyhawk高层众多的波音老员工……
如今Kittyhawk黄了,波音却宣布Wisk不受影响,Cora研发继续。
网址:飞行汽车 https://www.FlyCar.com.cn/
声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未经原创作者飞行汽车网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本站依法保留追究权!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