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汽车商业化 前路仍有三大堵点

2025-02-17 11:02

  根据多家机构分析和行业动态,2025年有望成为eVTOL商业化运营元年。eVTOL是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也被称为“飞行汽车”,是低空经济的核心商业载体。从总量上看,目前全国已有50多款eVTOL问世;再看相关企业动向,沃飞长空宣布2025年将完成载人飞行的试验,2月11日峰飞航空宣布签约12架大型eVTOL采购订单,亿航智能的一款旗舰产品前不久在上海完成首次飞行……

  赛道火热,前路宽广,不过堵点仍不少。航空之家梳理权威报告和公开报道总结,当前eVTOL商业化运营主要面临适航取证难、电池技术有待突破、低空基建不足等挑战。

  eVTOL的适航取证是其商业化运营的前提。国内eVTOL整机厂中,亿航智能、峰飞航空和航天飞鹏三家公司已经获得了TC证书。其中,亿航智能的EH216-S机型已率先取得TC、PC和AC三证,公司成为全球eVTOL行业内首个集齐民用航空器三证的企业,仅需要再获得一张运营合格证(OC),就能够正式投入商业化。这个时间节点或许并不遥远,早在去年7月,亿航智能就宣布中国民航局正式受理了旗下子公司和合资运营公司递交的民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运营合格证。

  电池方面,现阶段大多数国产eVTOL的续航里程在几十到200公里左右。中国工程院院士向锦武认为,只有将eVTOL的飞行时间从几十分钟提高到1小时以上,航程提高到100公里以上,才能真正成为市内的往返交通工具。去年11月,亿航智能宣布续航取得新突破,亿航智能EH216-S搭载与欣界能源共同研发的高能量固态锂电池完成首次eVTOL搭载固态电池飞行,飞行时长提升至48分10秒,续航时间可提升60%—90%。

  低空基建方面,2025年也被认为是低空基建与产业融合发展新阶段。不少城市已经推出低空基建计划,例如深圳市宣布到2025年底建成1000个以上低空飞行器起降平台,广州市也计划投资100亿元用于低空基础设施。中国民用机场协会理事长王瑞萍指出,城市空中交通基础设施远不止一个起降场地,而是一整套新型的基础设施体系,既包括起降场地、飞行服务保障体系等基础设施设备,也包括智慧化、信息化、新型空管系统及低轨卫星、5G、人工智能等诸多关键领域的新技术产品。向锦武表示,要发展eVTOL,需要政府主导来推进低空基础设施的建设,由政府主导建立统一的、标准化的低空基础设施和共享融合机制,降低运营成本。

本文地址:飞行汽车商业化

分享到:
相关阅读
© 2005 - 现在 飞行汽车 苏ICP备2022006245号

苏州仲航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jubao@flycar.com.cn

© 2005 - 现在 飞行汽车 苏ICP备2022006245号

苏州仲航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jubao@flycar.com.cn
未经原创作者飞行汽车网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禁止复制!